我们感到,在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,按照原来设定的工业路线和容量标准,这几年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。
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,今年要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。
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,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,更多释放改革红利。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,减轻企业负担。抓紧研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,逐步理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,保持现有财力格局总体稳定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,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,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。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。
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,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,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,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。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不少积极因素,但必须付出艰辛努力。
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,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,做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。加快推进交通、水利、能源、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,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。要深化流通体制改革,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,降低流通成本,促进物流配送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。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,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,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,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崛起,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,加大对革命老区、民族地区、边疆地区、贫困地区支持力度。
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,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,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。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%,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,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身、发展经济。
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,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。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,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。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%以上村卫生室。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产业。
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,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,牵头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。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,守住稳增长、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。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,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,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,加快发展保险、商务、科技等服务业。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,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,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。
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。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。
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,引导民间资本参股、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。
努力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,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、更有尊严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重视保护文物。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今年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全面审计。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,我们竭诚尽力,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注重制度建设,兜住民生底线,推动社会事业发展。打造中国-东盟自贸区升级版。
(三)增强内需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作用。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,实行以备案制为主,大幅下放审批权限。
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。创新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。
坚决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权益,切实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。要坚持陆海统筹,全面实施海洋战略,发展海洋经济,保护海洋环境,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,大力建设海洋强国。
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,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。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,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,经过今明两年努力,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。坚持放管并重,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,实现责任和权力同步下放、放活和监管同步到位。
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。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,推进中美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,加快与韩国、澳大利亚、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。
加强应急管理,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,做好地震、气象、测绘等工作。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,广义货币M2增长13.6%,符合调控要求。
我国农业连年增产,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,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,进出口调节能力较强,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具备许多有利条件。团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归侨侨眷,发挥侨胞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、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独特作用,使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凝聚力不断增强。
我国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。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。注重运用法治方式,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,健全村务公开、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,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。
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。财政、进瑞等领域仍存在一些风险隐患,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宏观调控难度增大。
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。我们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。
鼓励发展服务业,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。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